记者:蓬溪县近年来着力打造特色法治品牌,请问在提升法治文化影响力方面有哪些创新实践?
陈俊宏:我们始终将法治品牌建设作为深化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。一是升级“溪妹儿说法”全域普法品牌,紧密围绕乡村振兴、民工维权、蓬潼协作等六大主题开展“一月一主题”活动,推出“典进乡村·法护民企”宣讲、“开学法治第一课”等场景化普法,不断提升全县群众的法治素养,“溪妹儿说法”项目也在遂宁市2024年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交流展示活动中荣获三等奖。二是构建沉浸式法治文化阵地,提档升级“法治1号”公交专线,车厢内外嵌入“法治蓬溪”二维码及普法标语;同步深化省级法治教育基地“两园”功能,通过法治格言墙、“法伴人生”互动展区等载体,让群众在休闲中学法。三是联动潼南打造“蓬潼普法小分队”“蓬潼联调委”,推动毗邻地区法治文化共融,“蓬潼普法小分队”荣获中宣部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活动优秀团队称号。
记者: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发展关键,蓬溪县司法局如何为企业提供精准法治保障?
陈俊宏:我们聚焦企业痛点精准施策。一是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推行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,制定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方案,规范执法检查计划备案。二是筑牢依法决策防线,强化合法性审查“前哨作用”,不断加大政府类合同、文件的审查力度。三是激活企业“法治免疫力”,联动律师开展“法治体检”覆盖劳务用工、合同履约等风险点;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,为企业提供“一站式”法律咨询、公证服务,有效护航民营经济合规发展。
记者:在提升法律服务便民实效方面,蓬溪有哪些特色机制?
陈俊宏:我们坚持让法治成果惠及于民。一是织密基层法治服务网,进一步落实“1名村(居)法律顾问+N名法律明白人”专项行动,全县321个村(社区)实现全覆盖。二是畅通法律援助渠道,针对农民工、妇儿等群体开展“春风行动”,参与招聘会并提供劳动合同普查服务。三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抓好调解工作的协调配合,推动访调、诉调、公调高效对接,实现了全县各乡镇(街道)专职人民调解员的全覆盖,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。
记者: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,蓬溪县司法局今后将从哪些方面着手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蓬溪?
陈俊宏:我局接下来将聚焦三大方向持续发力:一是在法治政府建设上深化闭环管理,严格推行行政执法“三项制度”,强化涉企执法案卷评查和重大处罚备案审查;完善府院府检联动机制,通过联席会议常态化、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化,全力压降行政诉讼败诉率;同步抓实《蓬溪县政府类合同管理办法》落地,对政府合同实施“事前尽职调查+事中履约监督+事后归纳复盘”全周期管控。二是在平安建设上融合智慧治理,深入开展社区矫正质量提升两年行动,依托智慧监管平台实现“工作在掌上、管理在指尖”;深化“枫桥经验”蓬溪实践,确保纠纷化解成功率稳定在99%以上。三是在队伍专业化上强化根基培育,通过招考引进、职业资格激励等措施扩充法治人才库;重点加强合法性审查、执法监督等领域专业培训,全面提升干部法律素养和履职能力,为群众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法治服务。
(谢柱 李冕)